近日,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的经开区党校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,项目建设雏形显现。目前,项目已经投入装饰装修、机电、幕墙的施工中。建成后,项目将满足经开区工委党校教学、办公和会议组织等多方面需求,全面提升经开区工委党校综合影响力。
经开区党校项目紧邻亦庄新城的中心区域“亦城之心”,总建筑面积约2.7万平方米,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办公楼、宿舍楼和报告厅,项目建筑功能定位为“两校两中心”复合,即经开区工委党校和北京市非公经济组织党校,党员培训中心和企业活动中心。投入使用后,将进一步突出党校的党性特征,助力经开区区域党建发展。
履约先行
精控施工进度
入场前,项目部提前部署,针对现场特点,规划解决特高压电缆导改、环境监测站迁移等制约问题,保障施工节点。施工前各部门熟悉施工图纸、技术方案,有依有据进行施工作业安排。施工过程中,坚决执行旁站巡视制度,对现场安全、进度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管;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空间,严格按照进度计划合理组织人员、材料以及机械等资源,保证施工进度按时完成。
项目紧邻河道,地下水位最浅处仅6m,此外,场地地质条件复杂,杂填土较深、建筑垃圾多,导致支护、桩基施工难度大。为能快速解决种种难题,为土方施工扫清障碍,项目团队联动专业分包、业主和勘察单位,快速了解现场地层和地下水位实际情况,根据勘测报告严选进场机械选型,通过土方回填、分阶段施工,坑内疏干井设置等途径,提前一周完成640余根支护桩作业。
为确保现场施工高效运转,项目团队建立每日作业信息监督机制,对每日工作任务复盘总结及次日任务实时安排,实时监督施工目标,牢固树立“节点意识”。面对汛期雨大及工期紧、任务重的困难,开启“保工期、守安全”模式,通过合理规划部署,优化资源配置,充分保障施工进度,保证节点的提前完成。
科技赋能
推动品质建设
项目施工涵盖范围广,为提高工程质量,加快施工进度,项目实行全过程BIM应用,充分利用BIM、物联网、移动通讯等技术,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的精细管控。项目积极推动涵盖地下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、机电安装、绿色施工、信息化技术等36项新技术的应用及落地。截至目前已受理5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个国家发明专利。
作为装配式建筑,项目包含楼梯、集成卫生间、管线分类等多种预制构件,装配率达50%。为确保预制构件一次安装到位,一次安装合格,项目成立攻坚小组,通过制定详细深化设计、加工、运输、进场、安装等各环节控制计划,借助BIM技术先对各种安装流程进行模拟,整合各专业施工内容,达到预制结构加工、安装零错误,零返工,助力进度目标的实现。
项目三个单体工程地下室联会贯通,基础底板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,既要满足运动场地需求,同时又要满足停车、人防、办公等多项要求。通过有限元施工模拟技术的应用,项目技术团队综合考虑混凝土水化热、环境温差效应、混凝土的收缩及各区域沉降协同分析,取消温度、沉降后浇带,采用跳仓法施工,有效减少了混凝土干缩变形,降低地下室渗漏风险,并提前完成地下室整体封闭,有效节约工期14天。
安质共管
严守生产底线
坚持“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”的理念,项目压实安全责任,强化全员履职,严肃责任考核,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,做好网格化责任分区,全过程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、安全设施标准化。根据每日作业信息制定工作计划。项目经理按要求组织管理人员完成周检、月检等规定动作,责任落实到个人,切实将“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”贯彻到位。
针对项目18项超危大工程项目,项目针对性制定安全管理方案,每周根据进度计划制定安全旁站监督计划,以工序为抓手,制定隐患销项清单并实施动态更新,加强隐患排查及整改销项,强化动火、密闭空间、起重吊装等危险作业管理,坚决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红线。
狠抓质量管理,打造优质工程。项目部遵循“打造精品”的原则,从深化设计到竣工验收,全方面抓牢质量管理,紧密监控材料及半成品的加工过程及工序验收,严格执行“三检制”,坚持旁站监督,样板先行的管理制度,确保项目一次成优,2024年4月获得省部级QC奖励1项。
党建引领
锚定生产中心
项目党支部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融入生产工作,全过程保障施工生产,项目作为局推广试点项目制定了全周期党建引领保障策划书,清单化、目标化明确项目全过程重点任务,成立党员创客空间,重点在科技创新、技术攻坚、安全管理、方案优化等方面下功夫,截至目前,创客空间以累计优化各类方案32项,充分发挥党员动能。
建强组织队伍,党员督察队和纪检监督小组联动针对项目物资进场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开展督查工作共计60余次。此外,项目党支部发挥支部的红色枢纽作用,先后与经开区开发建设局、经开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博兴路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,融入属地建设。
项目党支部重视青年人才培养,认真开展“导师带徒”工作,定期谈心谈话,以“老带新”的方式带动青年员工立足岗位,吸纳青年员工参加创新课题,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。同时,项目充分践行“家文化”,关心关爱职工,累计组织集体生日会5次,开展“送温暖”“送清凉”等活动3次,中秋节等节日慰问活动4次,增强团队凝聚力。